办公室丰满秘书bd正在播放_全部古装毛片野外在线播放_性伦小说故事_污文全文肉高h

歡迎光臨茂名國旅,請登錄免費注冊

網站訂單查詢電話:0668-2867288

俚人考略

2011-10-13   來源:茂名國旅   評論:(0) 字號:T | T

粵西、兩陽各縣的古代居民,叫“俚人”。從漢朝到唐末,俚人居住在這里長達一千年。他們在開墾粵西大地,維護國家統一,創造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等方面,都作出重大的貢獻。時移代轉,民族融合,俚人久已不復存在,他們的史跡亦頗難稽考了。

一、俚人的族源與住地

俚人是我國古老的民族——越族的成員,聚居在長江以南,古稱“百越”,住在廣東、廣西的則稱南越(又寫作南粵)。

對俚人活動的記載,最早見于范曄《后漢書·光武帝紀》(卷一)說:“建武十二年(公元36年),九真徼外蠻里張游,率種人慕化內附,封為歸漢里君”。唐朝章懷太子李賢為這條記載作注說:“里,蠻之別號,今呼為俚人”。

到了隋、唐時期,俚人活動更加活躍,史籍對他們的記載已越來越多,而且指明了俚人居住的地域范圍。吳國在萬震在《南州異物志》里說:俚人住在“廣州之南,蒼梧(廣西梧州)、郁林(廣西貴縣)、合浦(廣西合浦),寧浦(廣西橫縣)高涼(廣東陽江)五郡中央,地方數千里。”

二、俚人奇杰

南朝、隋唐時期,俚人曾經出現過一些杰人,在當時的社會政治生活中,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。他們的佼佼都,是威震嶺南的冼夫人和她的孫子馮盎。
冼夫人,高涼人,約生于梁朝天監14年(公元515——516年),卒于隋唐仁壽二年(公元602年),享年約86歲。當其時,我國封建社會正從南北朝長期分裂走向隋、唐全國統一。冼夫人順應這一歷史發展潮流,為促進國家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
馮盎是冼夫人的孫子,勇敢善戰,少年時,曾奉祖母之命,率兵擊敗了制造叛亂的王仲宣,使廣州免遭一場破壞。唐朝初年,馮盎據守嶺南,擁地數千里,有人勸他自立為南越王,他堅決不肯,主動將所轄22個州歸唐,被唐太宗視為安定嶺南、鞏固國家統一的柱石。

三、俚人藝術

唱歌跳舞是俚人極為普通的藝術活動。每逢迎神,祭祀、收成以及傳統節日,他們就聚集在廟宇前或空曠地,擂擊銅鼓,吹奏樂器,載歌載舞。《廣東通志》卷九十三記載,竇州(信宜縣唐代為竇州)地方,每年秋天,各村垌頭人共同議定,稻谷收成后第一個“戌”日為歌舞訂祝之期。屆時,男男女女,盛裝椎髺,光著腳板,聚于打谷場上,且歌且舞,夜以繼日,盡歡而散。俚人跳舞,舞蹈者一般經過化妝的,椎髺上插羽翎,手執斧頭和葫蘆笙,雙臂舒張,昂首闊步,有比較規范而又夸張的舞蹈動作。

俚人在藝術上的重大貢獻,還在于制造出大量精美的粵式銅鼓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記載俚人鑄銅為大鼓,“有鼓者都老,群情推服”。俚俗鑄造的銅鼓,高大穩重,鼓面有太陽紋,邊沿有4——6只青蛙,蛙身飾以花紋,暈得奇特。銅鼓全身遍布圖案,而以雷云紋為主,既美觀,又神秘。這種高大的銅鼓,在兩廣交界的云開山脈周圍已經發現幾百只,這里正是古代俚人聚居的地區。在粵西和兩陽,解放以來也出土了這種銅鼓三十多只,最在的一只,面寬三尺六寸,重350斤,堪稱目前所見“粵西銅鼓之王”。

四、俚人社會風俗

俚人以部落為單位,居住在村、垌里在。為避免山嶺瘴氣和防止潮濕,在山坡南面中垌中高墩處,建筑竹木樓閣式的房子,稱為桿欄。俚人的首領稱為“渠帥”或“都老”,設有君長,各部落有較大的自主權,未經盟約,互不統屬。

斷發、椎髺、跣足和雞卜,是俚人社會的主要風尚習俗。

斷發是把剪斷,這是與古代中原漢人在禮俗方面的一個顯著差別。漢人重視頭發,不敢剪毀,任其生長,然后束發戴冠,因此看見俚人斷發,深感不解,往往當作奇聞。

椎髺,是在斷發之后梳起的一種發工,即短發在頭頂結成椎形。

跣足,即是赤足,不穿鞋襪。

雞卜,是俚人一種殺雞占卜以問吉兇的迷信風俗。舉凡戰爭、狩獵、生產、婚嫁、疾病、建筑等等,莫不搞雞卜以決吉兇,以定行業。俚人的這種雞卜風俗,在粵西沿習很久,直到宋朝還有。宋朝國史院編修官秦少游被貶雷州時,曾寫過“呻吟殊未央,更把雞骨灼”的詩句來描述當地習俗。

 1  2  下一頁 共2頁

用戶評論

我來說兩句已有0條評論,點擊全部查看
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