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公墓與范祖禹其人
2011-10-13 來源:茂名國旅 評論:(0) 字號:T | T
在化州的獅子嶺(古稱石牛嶺)南坡,曾有著一座規模宏大的著名古跡——范公墓。
范公墓是宋龍圖閣學士范祖禹之墓,建于北京崇寧五年(公元1106年)。碑額書“龍學范公墓”,因范祖禹曾以龍圖閣學士出任陜州太守而得名。范公墓一度被毀,碑石全無。明、清以來,曾先后六次改建擴建。它背依化州八景之一的龍岡盤石,面向教育路、鳳泉區,為土筑園墓,磚砌墓環,占地200多平方米。墓碑刻有“宋翰林學士范公之墓,明永樂十三年六”等字,碑座石龜盤托。墓前磚有一副墓聯:“馬 仰遺風一代衣冠光嶺嶠;龍岡余浩劫千年魂魄吊令威”。明嘉靖十七年(1538年)建玉光亭于墓左,一座三間,紅墻紗瓦,四面回廊,重檐翹角,亭堂華麗,四周樹木蔥蘢,占地600平方米,景色幽雅。該墓于清乾隆乙未(1739年)由知州李祖旦重修墓地,道光乙酉(1825年)由知州黃錫寶置柵欄。民國二十三年,化縣縣長梁慶翔及社會紳士捐資重修范公墓、玉光亭,使之煥然一新,并刻碑歌頌,春秋兩季組織縣城官員學校師生到此舉行掃墓活動。可惜這座經歷八百多年歷史的宏偉壯觀的陵墓,不幸于1958年被夷為平地。
范祖禹,成都華陽人,字淳甫,一字夢得,北宋重臣范鎮侄孫,宰相呂公著之婿。祖禹年幼喪父母,由叔祖父范鎮撫養長大。她勤奮好學,被譽為“天下士”。中進士甲科后,隨從司馬光編修《資治通鑒》。哲宗十歲繼位,由高太后攝政,范祖禹被召見,與秦觀、黃庭堅、張來、晃補之等人修撰《神宗實錄》。此后,范祖禹先后任過著作郞、諫議大夫、侍講(皇帝的文史顧問)、國史院修撰、禮部侍郎等重要官職。
范祖禹剛直不阿,不畏權勢,經常犯顏直諫,因而冒犯了皇帝和權臣,連遭貶謫。蔡京鎮蜀,祖禹說他“非端良之士”,后遭蔡京排斥。哲宗性好色,常常逃學,范祖禹便上書給皇帝和太后,指責他沉迷女色,忽視學業,皇帝大為不滿。元佑八年(公元1093年)高太后死,哲宗親政,章惇、蔡卞等指使人從《神宗實錄》中摘引了1000多條材料,羅織成“詆毀先帝神宗”的罪名,對范祖禹在奏諫宮中雇奶媽一事攻擊哲宗皇帝,因而把他連貶為武安軍節度副使、昭州別駕,安置永州、賀州,流放賓州。元符元年(公元1098年),移置化州。不久,他便病死在化州,終年58歲。南宋建炎二年(公元1128年),追復他為龍圖閣學士。
范祖禹、擅長勸講,所講義理明白,比喻貼切,蘇軾稱他為“講官第一”。他的著作有《唐鑒》十二卷,《帝學》八卷,《仁皇政典》六卷。而《唐鑒》尤被學者推崇。
近年,化州市人民政府已將這陵墓遺址,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