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州冼太廟
2011-10-14 來源:http://hotelsinislamorada.com 評論:(0) 字號:T | T
前殿與中殿之間是大天井。在一堆舊基石叢中,放著一塊長約2尺,寬約1尺余,長滿苔蘚的石頭。傳說,乃潘茂名登仙而遺留此間的石船,日久天長,船長青苔,蒼翠秀麗,使“石船蒼蘚”成為高州舊八景之一。清初,嶺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寺均寫的《廣東新語》卷五,記有此石船,還有《石船銘》、《后高涼曲》和詠“潘仙石船”。入廟參觀,不可忽視這塊富有神秘色彩的石頭。
趙樸初老先生題的“冼太廟”三字匾,高懸中殿的屏風上方。兩邊墻上,有古畫十二幅。左邊翠竹蘆葦、山水樓閣、錦繡前程、郭子儀拜壽、寶鴨穿蓮、山水野村和狀元游金街;右邊牧童戲牛、猛虎下山、李白拆番書、花鳥松林、山水樓閣。畫面雖然殘舊一些,但仍可約略看出來其畫面內容及在壁畫方面的成就,相信出自民間能工巧匠之手,古色古香之味較濃。
壁畫下方鑲有歷代頌揚冼夫人豐功偉績的石碑。左邊墻上有明朝石碑一塊、清代石碑5塊,右邊有清代石碑7塊。碑文達1萬余字。書法有篆、楷、隸、行、宋等五體。其中三塊值得特別一提。
一是左邊的明嘉靖甲子(即嘉靖四十年)《重修譙國冼氏廟碑》。這是該廟于嘉靖十四年始建后第一次重修所立碑石。碑文寫著當時的中憲大夫、高州知府、昆陵周仕主持重修并親自篆額,奉直大夫、高州通判、蘇州吳恩撰文、承事郎、高州府推官、郁林楊進元丹書。其內容記述了重修此廟的背景和緣由,讓人看了真正知道此廟的歷史是悠久的。
二是右邊墻上的《冼夫人廟》詩十首的詩碑。此乃清嘉慶二十四年已卯(1819年)高州知府戴錫綸率領府內六屬知縣等官員,拜謁高州冼太廟時的每人依戴韻題詩一首,表現了府、縣官員對冼夫人的崇敬和贊頌。
三是《高涼郡冼太夫人記》。全碑由6塊高1.22米,寬0.62米的碑石組成,共長3.72米,書寫36行,共1277字,每字大16平方厘米。此乃清同治十二年(1873年),署茂名知縣龍南徐德度書,曹萬勝刻的大碑大字,詳盡記載了冼夫人一生為國為民的主要事跡,其筆鋒雄渾有力,書寫活潑自如,其字跡工整美觀。
殿堂正中,用美國菠蘿格紅木精雕的大型雙面立體屏風“百鳥朝鳳”,體現了冼夫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及其崇高的形象。浮雕下部刻有“冼夫人簡歷”。
第三進是該廟的主體部位——正殿。正殿上方精刻有“譙國夫人”四個大字。其下固定在殿宇中間,端坐于龍椅上的是莊嚴肅穆的冼太夫人木雕金像。冼春夫人頭戴鳳冠,腳踏花鞋,身穿霓裳,高2.8米。內裝有機械,按動機關后,可自行站立,自行伸手,自行縮手,方便信士為她更換衣裳。大像前面的小像,是冼夫人行官像,即在出巡時,可抬著游行。